新葡的京集团350vip(中国)有限公司

 

 

您的位置: 首页  新闻动态

校庆学术报告回顾|世界精神的马背:为什么国际文凭课程会在美国引起争议

发布日期: 2023-11-02   浏览次数 10


2023年10月27日14:00,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彭正梅教授于文科大楼1513室开展了题为“世界精神的马背:为什么国际文凭课程会在美国引起争议”的学术讲座,本讲座由邓志伟副教授主持。

参会人员合照

彭正梅教授将IB课程比喻为世界精神的马背,强调其核心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,然而这种精神不可避免会使部分民族感到“惧怕”,因为IB课程以认识论为核心,具有理性特征,即使其源自西方,但并不能被称为“西方化”的课程。所以,IB课程在受到全球范围内的欢迎的同时也面临着部分质疑。

随后,彭正梅教授将IB课程与世界精神相联系。他指出IB课程远不止意味着一纸文凭,更是承载着世界精神,是不断更新的未来学校,也是学者们关注高阶能力的一个合理议题。在IB课程的设计中能看到未来学校的模样:小学阶段能体现 IB课程的梦想,而中学阶段则通过连续独特的IB课程,培养学生超群的能力,即21世纪的高阶能力。同时彭正梅教授也呼吁研究者们应超越国界,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,找出更加合理的事物和人类的共识,包容并理解那些富有地域特色的内容和文化差异。

其次,彭正梅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美国对IB课程产生质疑的原因。即使IB学校通过后期的评估被证实可以提升美国的教育质量,但在美国仍受到排挤,原因在于IB课程的内涵触及了美国文化保证主义的底线。首先,美国认为IB课程所强调的批判精神会摧毁美国的利益,阻碍美国占领世界更多的东西;其次,美国将IB课程所强调的人类共同体及世界精神误解成了宣扬社会主义,进而加以抵触;最后,IB课程所倡导的各种宗教宽容也在创造一种新的无神论。这些特点使其不可避免地遭受美国新保守主义者的反对,他们认为IB课程最终会导致美国的身份稀释,成为一个非基督教国家。

彭正梅教授的精彩分享

在谈及中国的IB课程时,彭正梅教授强调,虽然中国现有的IB课程仍面临挑战,但是中国依旧可以做出、做好自己的IB课程,并积极与全球范围内的IB课程进行交流,为世界教育的文化贡献出属于中国的、富有世界精神的产品。教师也应当保持世界主义的、关心人类总体进步的情怀,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教育哲学继承过程和内容的合理性、真实性、真理性反思。


 邓志伟副教授的深入总结

报告进入尾声,主持人邓志伟副教授结合国内外教育的实际,与彭正梅教授深入探讨,强调教育学人应当承担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与使命。来自不同系所的同学们与两位老师积极交流互动,并针对诸如“如何结合民族特色和国际化教育,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”等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。至此,本次学术报告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。



图文/王亚晨 张柳

排版/朱佳依